中文|English|Français|Русский язык| 日本語|Español|عربي|Deutsch| 한국어|Português|Türkçe|Bahasa Indonesia| Қазақ тілі|Tiếng Việt|lingua italiana
首页 > 业界资讯

瞄准公示语翻译乱象 中外翻译公司联手地方外办寻求治理之道

发布时间:2018-11-26 |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11月23日讯 道、路、街、巷、弄、里,中国特色路名和地方文化元素如何翻译?从城中村升级成为城市新地标,英文地名如何体现?堆砌在路牌上的拼音要不要改,怎么改?同样的“地铁”在不同地方为何译法各异?公示语“神翻译”到底如何清理和改进?


论坛现场


11月19日,在2018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公示语外译助力城市国际形象塑造”专题论坛上,来自外交部、教育部、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地方外事办、地方译协和高校相关专业的领导和专家,就如何推进公示语外译治理与规范、塑造国家和城市国际化形象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城市公示语外译治理”发言环节,北京市外办副主任张谦介绍了北京市在外语标识规范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统筹谋划,二是审核纠错,三是加大业务指导,四是服务外交大局,五是动员全社参与。她表示,外语标识规范工作是跨越城市界限的,更需要全国范围内“政产学研”同时发力、共同推进。她呼吁北京与国内外兄弟城市加强交流、互学互鉴,拓展城市多语言服务平台,提升对外交往能力和国际合作水平。

广州市外办翻译室主任柳柳围绕广州公示语英译实践作了发言。她介绍,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将规范公共场所英文标识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市外办联手中外翻译公司,在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指导下开展实地调研、重点排查、定向纠错和专家论证活动,对广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规范》进行再次修订,共同为城市国际化建设增砖添瓦。 

公共服务领域的外语服务是国家语言服务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形象“软实力”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体现。做好公示语翻译治理工作,不仅能为广大外籍人士的在华活动提供便利支持,维护好我国礼仪之邦和文明大国的形象,更能展现出我国对全球化的理解与包容,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与动力。

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顾问、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施燕华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从事公示语外译及规范工作的各界人士要广泛对话、深入交流,分享规范经验、治理成果和战略远见,要用实际行动肩负起改善国际语言环境、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的责任。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外交部外语专家陈明明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公示语对于城市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优则成为中外交流的方式,劣则将被当作一个笑柄或疮疤。他总结多个代表性城市经验,强调通过领导重视、地方立法、媒体曝光、专家尤其是外国专家“会诊”等办法,汇聚多方智慧与能力,逐步做好我国各级城市的外语标识规范工作。

中国外文局北京中外翻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巨凡在采访中谈到,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各省市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更加重视公共服务领域双语信息的规范性。但由于城建规模、环境规划、开放程度等多方面变化,许多原有标识设施亟待修正与更新,特别是以往存在的疏漏、失误和混乱等现象,更需要集中“清洗”、接轨国际、与时俱进。

今年,在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指导下,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外翻译公司联合广州市外事办公室开展了广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规范》(2018版)修订工作,组建了一支涵盖外交部外语专家、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传播专家、公示语研制专家和广东当地高校专家的权威队伍,开展实地调研、重点排查、定向纠错和集中论证。

“这是一项群策群力、求真务实、意义重大的工作。我们希望与更多省市联动起来,加强交流学习,净化语言环境,为塑造城市国际形象、推动对外交往和话语体系建设做些实事。”顾巨凡表示。

热词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