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局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中国翻译研究院

首页 > 业界资讯

中国外文局70年:翻译助力对外传播 匠心打磨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19-09-20 |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9月20日讯(记者戚易斌)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重要的外宣新闻出版机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建局70周年。70年来,中国外文局秉承“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使命,用40余种文字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了8万余种、18.7亿册书刊杂志,成为沟通中外的重要桥梁。


国际社会能否从书中理解中国理念,了解中国文化,看懂中国故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译外”的翻译水平。为了让海外读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读懂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中国外文局的优秀译者们通过一架架亲手搭建的“翻译之桥”,不断拉近着中国话语与国外受众的距离,让中国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 

精益求精 高标准做好党政文献外宣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专业对外传播机构,中国外文局承担着党和国家书刊网对外宣传任务。围绕国家需求,中国外文局翻译了大量涉及国家建设、文化传统和社会变革的书刊资料,尤其在领袖著作、党政文献的翻译出版发行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外文局下属单位外文出版社承接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主题图书翻译项目——涉及50多个文种的毛泽东著作系列外译。除去《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以外,翻译们的译作以单行本的形式大量印刷出版,《矛盾论》、《实践论》、《毛泽东军事文选》、《毛主席语录》等先后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后,外文出版社在中国出版界最早恢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版权贸易,一大批对外出版精品在这一时期喷涌而出、佳作不断。40多年来,外文出版社出色完成了《邓小平文选》(1-3卷)、《江泽民文选》(1-3卷)的多语种出版工作,7个文版的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文献汇编出版工作,《中国共产党章程》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历年发布的各种中国政府白皮书的翻译出版工作,以及一批党和国家文件、文献、法律法规的翻译出版工作。

2014年10月8日,法兰克福书展开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这个世界最大的书展上首次亮相。这意味着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的这部图书,正式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向全球出版发行。

在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中,中国外文局始终坚持最高标准,坚持重点语种自主翻译和合作翻译出版统筹推进,汇聚国内外高水平翻译家、汉学家广泛参与,务求翻译准确、表达流畅、严谨规范,更加精准传神地向国外受众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们在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译文准确、体例统一,除了一般的流程,后期还进行了十几遍的通读、校对。”外文出版社英文部副主任、一级翻译刘奎娟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不仅编校严谨,而且组建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定稿人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既有中国外文局的黄友义、徐明强、王明杰等资深专家,也有来自外交部、中央编译局的权威人士。

英文如此,其他文种同样如此。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已经出版了28个语种32个版本,海外发行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权威读本。

此外,“读懂中国”丛书,正在向世界说明“中国从哪里来、中国走向何方”;“如何看中国”丛书、“辉煌中国”“大美中国”“人民中国”系列丛书,展现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丝路百城传”丛书,描绘出“一带一路”沿线上100余座中外城市的性格……这些在国际上受到热读热议的著作,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外文局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引领中国图书走出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共执译笔 中外翻译家讲述真实中国

今年8月21日,中国外文局“对外出版70年精品图书成果展”亮相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成果展上,中国外文局翻译出版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本草纲目》等传统文化经典巨著,吸引往来的观众纷纷驻足观看。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中国外文局几代翻译工作者挑灯夜战、呕心沥血的努力。这里涌现出杨宪益、段连城、李士俊等一批翻译大家,他们以对国际传播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将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外宣翻译事业。

孔子的《论语》、孙子的《孙子兵法》,这一文一武两部典籍,包含了中国古老文明的思想和智慧,点亮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作为这两本著作的英文译者,中国外文局原局长、中国翻译协会顾问林戊荪先生对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典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一直怀着向世界传播华夏文明的理念。

翻译本来就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而要把中国的古文转换成现代的英文,更是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广博的知识和抵抗困难与时间压力的本领。林戊荪回忆,“这个《论语》好像我看了大概有四五十本(资料)。翻译它就像孙悟空,要把原文翻好的话,就要施展各种各样的办法。”

几十年间,从古典著作到现代书籍,每部作品中都饱含着林老旺盛的创作激情。“翻译有苦,但是也有乐。(翻译带来的乐,便是)爬山爬到顶了那种感觉。”

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需要中国人的奉献,也离不开外国专家的智慧。爱泼斯坦、沙博理、陈必弟、魏璐诗、华依兰、史克、土肥种子……自1949年至今,中国外文局聘请外国专家2000人次,是新中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机构。

中国籍犹太人、翻译家沙博理被称为“陪伴中国人民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真诚朋友”。从1956年第一本译著出版开始,几十年来他一直笔耕不辍,把中国的很多著名作品翻译成了英文,使得中国的文化经脉得以在国外的土壤中继续延伸。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其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这一英文版本被认为是“信、达、雅”兼备的绝妙译作。

沙老曾经写下这样的一段文字:“翻译中国文学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乐趣。它使我有机会去‘认识’更多的中国人,到更多的地方去‘旅行’,比我几辈子可能做到的还要多。”他通过这些翻译作品,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形象,努力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今天,中国外文局也正在深植海外人脉,广交朋友、深交朋友,扩大全球“朋友圈”,在国外政界、学界、传媒界和公众人物中,聚集更多能讲、会讲、讲好中国故事的知华友华人士。同时,广泛开展合作传播,让更多的国外的出版传媒同业为我所用,将中国故事装进去、传播开,实现“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台唱戏”。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表示,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主题图书翻译工作量会继续增加。我们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挑战,需要有更多的高级译者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传播中国声音的迫切任务。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到这项伟大事业中来,增加了力量,也让长期从事翻译或者语言研究的学者在新时代实现专业拓展和升级。习近平总书记著作《梁家河》、《之江新语》多个版本的译者都是活跃在高校的外语老师。高校教师的参与必然进一步促进高校的翻译教育,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培养更多的后备人选。

搭台架梯 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众所周知,在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进程中,翻译工作发挥着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沟通交流作用,不仅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外文局主管着中国翻译协会,组建了中国翻译研究院,主办着全国唯一的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并通过持续开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外译传播工程、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活动,着力解决语言层面的障碍,为促进翻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其中,旨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大局服务的“中国关键词”多语种对外信息传播平台,是中国外文局重点工程之一,甫一亮相便吸引了各界关注。该平台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党政文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关键词汇,按照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要求精心编写中文词条,翻译成便于国外民众理解和传播的15个语种文本,在国际舆论中抢占中国关键词的定义权、阐释权和翻译标准。

2015年创建的国际传播翻译人才库建设项目,收录了国内外多语种、多专业领域高端国际传播翻译人才信息8000余条,包含语种50余个,编纂成《国际传播翻译人才库名录》共10辑,为国家汇聚起一批高层次的多语种中译外人才,获得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同志充分肯定。

此外,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亚太翻译论坛等学术和行业活动,为团结汇聚国内外翻译资源、促进国内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交流搭建了平台,受到国内外翻译界的高度关注和参与;高端翻译人才培训、全国口译大赛、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等口笔译大赛、表彰等活动,则承担起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适应翻译事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

70年时光流转,不变的是中国翻译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在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中国外文局以建局70周年为新的起点,把握时代大势,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步履不停,精彩的中国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中国外文局和翻译的故事也会一直继续。我们相信,通过中国外文局几代翻译人的讲述,中国故事将更加精彩。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将为推进我国翻译事业发展,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