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局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中国翻译研究院

首页 > 业界资讯

凝聚青年智慧 共话可持续发展——国际青年“洱海夜话”举行

发布时间:2022-08-28 | 来源:国际传播发展中心

国际青年在洱海畔合影

为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对外宣介,促进中外交流沟通,凝聚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青年智慧,8月27日,以“可持续发展中的青年力量”为主题的国际青年“洱海夜话”活动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举行。国际青年“夜话”活动旨在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创新交流对话模式,搭建中国与世界各国“Z世代”互学互鉴新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洱海夜话”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大理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青团大理州委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的20余位中外青年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深入交流。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团支部书记朱文博结合《中国关键词:生态文明篇》作了介绍。他表示,“关键词”是解读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关键词:生态文明篇》包含80个关键词,以及重要理念、行动重点、制度保障、典型案例4个方面,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助力全球生态文明发展。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小康表示,生物多样性及其提供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广大青年应该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锋力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政策、提供方案、革新技术、创新理念等;应真正做到“从自我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植物、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学者博蒙迪(Moundhir Bechari)认为,为了让人类重新正视弱势群体的需求,我们需要拥抱新的合作,建立新的文明,摒弃破坏地球生命系统、破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需要围绕生态文明的意义、原则、标准、愿景和价值观开展跨文化和跨部门对话。

大理州青联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助理沈剑分享了洱海治理、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他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强调,洱海保护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作。他所在的团队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环境经济均衡价值,并将相关理念应用于洱海流域的产业调整和生态补偿,以推动大理绿色发展。

远景能源零碳产业方案工程师李靖亚(Alexander Field Li)认为,当前,人类面临生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对此,我们更需要加强合作,就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国际对话。其中,对于来自不同背景和国家的青年来说,围绕这些重要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与合作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云南省青联委员、省文史研究馆文献研究院艺术部主任杨瑾认为,促进文化发展,青年应下沉到基层,努力构建公众最广泛参与和认同的文化环境,创作和生产出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同时,可以将文化精神需求同乡村振兴以及城市社区公共治理体系等方面相结合,全面提升乡村发展和城市建设活力。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梅兰阿里(Mehran Ali)指出,当前,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正在努力通过解决碳排放问题,来改善全球变暖的问题并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采用二氧化碳捕获、转化和利用技术,也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每个人都应该用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大理市蓝续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翰敏以当地特色的白族扎染技艺为切入点,谈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问题。他指出,可以借助大理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为基”的理念,开展扎染技艺沉浸式体验研学课程,以“传统手艺+现代创意”创新产品路径,以“跨界融合+多元发展”推动非遗绿色可持续发展。

国际青年在漾濞县阿尼么007艺术农庄与当地居民围绕乡村振兴进行交流(摄影/大理日报记者 李百祥)

国际青年们在自由交流环节中表示,当前全球面临诸多生态环境问题,青年作为推动全球发展、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重要力量,理应通过团结合作为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因此,举办本次活动恰逢其时。

国际青年一行参访巍山古城文华书院

作为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的配套活动,8月24日至28日,来自13个国家的18位国际青年到云南省大理州下关镇、漾濞县、巍山县等地深入走访,与当地洱海流域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专家、外籍人士代表、村民等充分交流,加深了对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认识和了解。